来源:《学习时报》 2019-09-20作者:靳诺
2019年8月1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深入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进一步突出了思政课为国家育人育才和增强学生使命担当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回答了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一系列机制性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理念,是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对于新时代全国大中小各学段学校办好思政课,加快推进我国思政课发展改革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源泉动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办的好不好,事关我们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一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基于此,《意见》将“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独立成章,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加强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为思政课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落实党委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全局的主体责任。《意见》明确提出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进一步明确举凡涉及思政课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都是党委自身工作的基本职责。
加强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意见》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以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为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明确了职责任务。
强化党委对思政课校内外两种资源的协调统筹。思政课建设不仅事关学校,同时也离不开学校与社会的联动融合。这就需要党委发挥连线搭桥作用,凝聚带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意见》明确要集合全社会资源对思政课社会实践、评奖评优、理论宣传、内引外联、对外合作等各方面进行支持配合,加快形成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合的深度发展格局。
推动党的理论对学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思想引领。在教材、教师、教学等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具体环节,《意见》明确要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的“三进”工作,为加强学生价值观念的思想引领指明了方向。
高校领导带头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重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因此具有铸魂树人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意见》明确提出党委负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也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和思政课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法宝。特别是根据《意见》要求,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安排。现在把建立学校领导带头抓思政课的工作机制和思政课建设的实际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符合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是抓住了解决学校思政课教学问题的“牛鼻子”。
明确了党委书记和校长的主体责任。依据《意见》精神,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承担思政课办学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明确了建构大思政格局的机制保障。依据《意见》精神,学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一岗双责”,分别在各自分管领域内承担思政课建设工作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形成全校共建思政课的资源合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形成集群合力,共同助力思政课建设发展。
明确了谋划思政课发展的指挥机构。《意见》明确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应至少召开 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这是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解决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的制度安排。
明确了确保思政课走稳走实的方法途径。《意见》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应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保证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还要通过参与党建和思政活动、带队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深入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领导班子深入思政课一线的具体任务。
打造示范金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历史使命
高等学校必须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探索形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将《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不断完善学校各部门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兵团式”工作机制。在办好思政课工作机制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各二级单位逐级承担、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进一步强化党委书记、校长的第一责任,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制订和完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由校领导牵头开展工作调研,各部门深入分析研判,分工逐项细化措施,共同统筹推动实施。
精心构建联动辐射全国思政课建设的高精尖平台基地。落实《意见》精神,下功夫打造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丰富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平台、科学权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及时全面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
全力打造思政课跨学科集群式的高端研究宣传品牌。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和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建设为依托,协同推进哲学、经济学、法学等支撑学科和理论院系的思政课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组织老中青三代学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新闻学等不同背景的专任教师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思政重点文章。
深化落实教师队伍考核制度。重点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岗位聘用、推优评奖、薪酬待遇等挂钩,将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所有新进青年教师须至少担任一届班主任或辅导员,才能晋升上一级职称。进一步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完善课程管理,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成果发布守程序。
树立强化思政课一线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将师德规范作为新上岗教师入职培训的第一课,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课题申报等评聘考核环节,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打造体现高校特色风貌的思政工作名片。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体现不同高校的特色,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读史读经典、社会调研等活动,不断丰富完善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好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努力探索完善“三全育人”新格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