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

发布者: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发布时间:2019-09-12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9-11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能不能在思政课课堂上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把大是大非问题理直气壮地讲清楚,事关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政课的灵魂。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的彻底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透,把学生的疑惑问题研究透,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把道理解释透。

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作为看家本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著名学者金克木谈及读书治学经验时说过,“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总有些书是其他书的源头,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思政课教师要读懂读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要认真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到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大道理”解答青年学生的思想困惑。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所说的“大道理”,就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把“大道理”融入青年的人生经历中去讲授,使青年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有效管用的,能实实在在地解答和解决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进而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以人格魅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往往与教师的人格魅力密切相关。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只有让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人讲理论,才能让学生深刻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思政课教学是一门艺术。应针对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刻板单一、亲和力不够的问题,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教学形式更接地气。思政课教师应努力提升授课水平和艺术,在授课风格、授课语言、授课形式上大胆探索创新。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提升教学艺术、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教学亲和力和生动性,并不意味着课堂娱乐化甚至庸俗化。讲段子、谈野史的做法只会让授课内容变得肤浅,甚至与真理背道而驰。只有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学生形成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继续思考的兴趣,打开创造性思维的大门,不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熟悉度、信任度、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