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发布者: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发布时间:2023-08-02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07-21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百余年来,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思想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主线。而“两个结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个历史时期与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之中,形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演进路径与发展轨迹。在6月30日举办的第六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暨推进“两个结合”深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表示,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注重与中国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由此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长足发展。中国人民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教授刘建军认为,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这一命题,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展开论述,再到党的二十大闭幕后考察延安等地过程中提出“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明晰“两个结合”的理论定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柳建辉认为,“两个结合”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直面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另一方面,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焕发时代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大论断,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看来,“第二个结合”的实质在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两者相互契合、相互成就。这种互化过程,一方面,建构并支撑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又使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所包含的文明转型得以落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第二个结合”得以实现,而“第二个结合”要通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展开。

“两个结合”的实践洗礼和激荡中,中华文明所内蕴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得以重新彰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表示,通过“第二个结合”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所发挥的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作用,才能够让中国人民更易于接受和表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新视野,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现代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时代价值,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上的新境界,结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认为,在此背景下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宝库。商志晓认为,“第二个结合”在新的高度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的空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得以连通,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和思想境界,必然能够使中华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使其自身内蕴的思维智慧呈现出应有的当代价值。

着力推动“两个结合”互融共进

“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使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深化理解并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既要科学把握其内涵要义、结合方式、践行路径,又要正确领悟“两个结合”的内在联结与辩证关系。“两个结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肖贵清认为,只强调前者而忽略后者容易导致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难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只重视后者而轻视前者,则容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偏离正确的轨道,无法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从结合的对象观察,“两个结合”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别指向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商志晓看来,第一个结合具有“总体指向”特征,发挥着奠定根基、指引道路和方向的作用;第二个结合带有“重点凸显”属性,施展着立起支柱、植入筋骨与血脉的功效。“总体指向”特征与“重点凸显”属性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协调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需要深厚牢固的根基,也需要挺拔有力的支柱,唯其深厚根基与挺拔支柱合力共为,方可托举起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谈道,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两个结合”的根本保证,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两个结合”的现实基础,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两个结合”的力量源泉,坚持胸怀天下是推进“两个结合”的价值引领。

“用社会主义救中国、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秦刚认为,“两个结合”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和任务,一是理论创新,一是文化发展,就是要继续创造新理论,继续发展新文化。推进理论创新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根基;继续发展新文化就是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贯通,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