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1-05 作者:管新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要做好宣传特别是外宣工作,树立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最广泛地争取国际社会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性继承,更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说什么”和“怎么说”是话语权构建的基本要件。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总体格局说明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尚未转化为话语优势,因此,可以通过综合创新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科学解决“说什么” 奠定话语权的内容基础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际社会提供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定力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和特有价值对国际人士有极强的吸引力,也为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角度、智慧和方法。因此,在新时代的国际话语的内容选择上可以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传播出去,以东方文明古国的独特魅力提升话语权。
传播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国际社会提供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创造出了包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的“两个奇迹”,而且创造出了呼应需求、回应时代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支撑。传播优秀当代文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着力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故事,以负责任大国的成功形象提升话语权。
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国际社会提供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时代之问”和“世界之变”的科学回答,展现出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关注人类共同共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当今世界怎么了”的中国看法、“人类社会向哪里去”的中国方案、“国际社会应该怎么办”的中国理念,以科学性、人民性和实效性提升话语权。
创新表达“怎么说” 探索话语权的理念方式
如果说内容是话语权提升的原材料,那么理念方式则是话语权提升的推进剂。因此,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亲和力。“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主动利用国外主流媒体发表重点文章和翻译著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通过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两国友谊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通过寻找外国当地谚语与中国传统话语的共同点,以拉近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的心理距离,确保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传得出”“听得懂”“愿意听”;利用多个国家的主渠道陆续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及时介绍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进展和新经验,更好回应国际社会关切、更准确了解中国理念主张、更有效学习借鉴中国经验,从而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利用主场外交、多边外交和国际组织会议发表主旨演讲和发言讲话。将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和重要纪念典礼上正式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通过国内外媒体传播获得国际社会一定程度的反响和认同。但这种传统媒介间接式概括式的传播效果还是与面对面的主旨演讲有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举办一系列主场外交和多边外交活动,有效推动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实现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大转变,即从被动参与者的身份向塑造话语的贡献者身份转变,以创新完善国际机制推动全球性问题有效解决为主要途径,引领更多的国际话语。
利用周边外交积极沟通释疑解惑。中国一直坚持睦邻友好,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通过推行“一带一路”等合作机制、经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进一步加深了周边各国对中国的理解;通过“五通”惠及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打造国与国之间紧密联动的“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国际合作的新机制,也是国家软实力展示和提升的新舞台,更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新平台。
新时代的国际话语权建设和提升,必须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对方讲结合起来,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树立中国形象,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